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全球高度互联互通的时代,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尤为重要。为了确立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必须对供应链管理给予足够的研究和重视。供应链风险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包括供应商稳定性、物流中断、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为应对这些风险,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评估供应商,选择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中小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探讨供应链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并提出应对供应链挑战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中小企业,供应链,整合机制,贸易保护,信息化管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和多变。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小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供应链整合作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实现供应链整合的目标。
1 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1.1 供应链整合的概念
供应链整合就是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进行协调整合,以实现整体供应链的优化和效率提高。
供应链整合是一场深度的协作与共享的变革,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等方式,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
在供应链整合的背景下,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等环节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不仅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预测性,还能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效率。
供应链整合是一种深度协作和共享的变革,可以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等目标,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整合,并将其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供应链整合的意义
1.2.1 供应链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供应链整合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整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通过与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公司等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中小企业可以优化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供应链整合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通过与供应商、制造商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可以确保产品按时到达客户手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为了实现供应链整合,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同时,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1.2.2 供应链整合可以降低成本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采购成本高、库存成本大、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重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供应链整合,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商、客户和物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需求和调整生产计划。这种信息共享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能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首先,供应链整合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更稳定的供应。此外,信息共享也使得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需求,从而避免过量采购或不足量采购的情况,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供应链整合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实时掌握库存信息,中小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此外,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需求变化,从而更加灵活地调整库存水平,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
最后,供应链整合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通过优化物流路径和运输方式,中小企业可以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此外,与物流公司的紧密合作,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运输价格和更稳定的运输服务,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供应链整合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供应链整合的机会,与供应商、客户和物流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3 供应链整合可以提高效率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中小企业往往陷入混乱和低效的境地。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生产进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交货速度,使客户满意度下降。物流管理混乱,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同时提高了库存积压和浪费的风险。这些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威胁。
通过供应链整合,中小企业可以获得转机。供应链整合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方法,旨在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整体效益。通过整合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进度的精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交货速度,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供应链整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浪费和损失,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为了实现供应链整合,中小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以便对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进行精细控制;其次,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最后,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专业机构,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整合对中小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交货速度,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当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时,客户满意度会相应提高,进而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减少浪费和损失,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这些优势有助于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供应链整合是中小企业实现高效运营的关键。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建立稳定的信息系统和供应商关系,以及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支持,中小企业可以克服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挑战,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供应链整合还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积极推进供应链整合势在必行。
2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小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小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供应链整合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2.1 出口障碍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障碍。贸易壁垒、关税的提高及非关税壁垒的限制等都给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还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文化差异等都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文化差异等存在差异,企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其次,贸易壁垒和关税的提高给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很大挑战。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一些贸易壁垒和关税措施,不仅提高了企业成本,还限制了企业的出口业务。
最后,非关税壁垒的限制给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很大的挑战。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绿色壁垒等,不仅提高了企业成本,还限制了企业的出口业务。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整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供应链整合与管理,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2 不确定性风险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风险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由于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等风险因素带来的冲击。例如,供应商的破产、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中断都可能对企业的供应链造成重大影响。这些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建立。
首先,对于政治风险,中小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因为政治局势的动荡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供应链。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关税壁垒,从而影响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政治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掌握国际政治动态,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其次,对于经济风险,中小企业需要关注全球经济的走势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例如,货币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的出台等,都可能对企业的供应链产生影响。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对全球经济形势进行持续关注,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降低经济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最后,对于社会风险,中小企业需要关注社会舆论、公众态度等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等,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例如,如果企业因为不当行为被公众谴责,就可能导致消费者抵制其产品,进而影响供应链的运作。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重视社会风险的防范,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2.3 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式落后
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往往只关注自身的生产和销售,忽视了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
首先,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导致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实现协同共赢。
其次,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的支持,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导致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风险和成本。
最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缺乏柔性和灵活性,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无法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整合带来了很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同时,政府和社会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其发展壮大。
3 中小企业供应链整合的策略
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供应链整合,以下是一些策略和建议。
3.1 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整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整合供应链,以确保采购过程的顺利进行。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首先,通过建立互信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等信息。在互信的基础上,供应商更愿意与采购方分享这些信息,从而确保采购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互信机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采购决策。
其次,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然而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此外,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从而降低风险和损失。
最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供应链中,供应商是产品质量的源头,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市场份额。
3.2 实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实现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以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
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共享,企业可以迅速了解供应链各环节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延误或错误。此外,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决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与准确性。
最后,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与客户沟通。通过与客户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信息化管理还能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信息化管理是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整合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提升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
3.3 优化物流管理
在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整合中,物流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物流环节的优化能够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货时间,并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此,中小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来优化物流管理;
第一,选择具备可靠性的物流服务商。挑选能够提供全面、高效物流服务的供应商,确保稳定的物流服务及在关键时刻提供及时的物流支持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与物流服务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成本。
第二,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物流运作情况,及时调整物流策略。通过提高信息共享与沟通效率,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性和灵活性。
第三,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先评估、制定应对方案及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以迅速应对突发状况,降低对物流运作的影响。
3.4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是企业成功进行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源和实力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因此,中小企业更应重视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企业可通过定期培训和学习,使员工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整合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供应链整合,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物流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等措施来应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杜峰,王东琪.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拓展资源基础观的实证[J].中国矿业,2021,30(z2):80-86.
[2]胡海青,薛萌,张琅,等.复杂供应链网络视域下关系资本对供应链融资作用机制研究: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与检验[J].管理评论,2020,32(1):262-274.
[3]卢强,刘贝妮,宋华.中小企业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3):122-136.
[4]刘郑安慧.供应链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5]葛福辰.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2.
[6]吴清坤.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浅析[J].中国市场,2023(9):169-171.
[7]魏然,马一菲.供应链金融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中小企业经验数据[J].产业创新研究,2022(3):88-94.
[8]王玫雯,王升.经济新常态下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基于山东省42家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黑龙江金融,2022(1):29-33.
[9]鲍长生.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缓解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12):91-98.
[10]陈悦,周永新,郑秀峰.供应链金融生态赋能产业链韧性: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11):13-23.
[11]周易,王晓亮,吴金柯.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J].经济问题,2023(11):57-64.
[12]王雷,刘明灿.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物流科技,2023(23):132-136.
[13]陆岷峰.供应链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基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19-26.
[14]赵成国,江文歆.金融生态视角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21(6):130-133+171.
[15]凌润泽,潘爱玲,李彬.供应链金融能否提升企业创新水平[J].财经研究,2021(2):64-78.
作者简介:刘耀东(1963-),男,汉族,北京人,专科,研究方向:电磁阀供应链管理。
北京四创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刘耀东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正逐步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旧的营销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据时代企业营销方式已经从“大而全”逐步过渡到“小而美”,企业发展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采用更加智能化、创新化的营销手段进行企业产品的推广、品牌的营销,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生产营销全流程。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及发展方向,探究大数据时代新营销方式的发展机遇并指出了大数据时代新营销方式面临的问题,最终提出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传统营销,新媒体营销,个性化,人工智能,变革创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市场风起云涌,企业迎来数字科技浪潮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用大数据赋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长期盈利水平是很多企业目前关心的问题。纵观全球化数字浪潮,很多与时俱进的企业家主动发挥数字技术的多方优势,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帮助企业精准抓住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精准营销,使企业从中获利。未来的市场营销将会出现更多技术的融合与突破,不仅要求线上和线下的高度统一,还会出现营销架构上的整体变革,企业市场营销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1 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及发展方向
1.1 大数据时代的涵义及特征
大数据时代具体是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并发展至一定阶段后,社会生产要素产生的数据量急剧膨胀、生产数据种类日益丰富,数据处理的难度和重要性也随之提高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时代,数据的规模(Volume)、产生和处理的速率(Velocity)、多样性(Variety)及价值密度(Value)都超出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所能应对的范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功能领域,影响着决策过程、创新科研、商业活动乃至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所谓生产要素,是指大部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应用到的数据元素。在这个时代,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巨量的数据资产,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效利用,成为推动生产力提高和企业盈利的关键。
大数据的概念结构可以概括为“4V”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这意味着数据不但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生成和处理的速度快,需要实时或近实时处理;数据种类非常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字、图片、视频、空间信息等;数据的价值密度较低,即大量数据中只有少部分真正有用,需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1.2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前后,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系统还未普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信息传播的媒介有限,所以数据的采集量相对受限,基于数据的应用更无从谈起。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技术的日趋成熟,来自各种新型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手段更加丰富,信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数据信息来源丰富,更准确可靠,基于数据的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的发展经历了从泛应用到精准应用的过渡。传统时代以数据浅层单向应用为主,未形成数据间的相互流动及通过数据挖掘带来的深度分析。新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更加精准化、智能化的手段赋能各行业,已给各行各业生产方式带来本质上的改变。
(1)在医疗领域,大数据使医疗服务智能化,在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尝试,如疾病预测、个性化医疗、医疗图像分析等方面。通过分析大量患者数据,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优化技术加速药物研发,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在零售领域,零售商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行为、购买历史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定价优化及库存管理。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使购物过程更便捷、更短时,改善了顾客体验,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3)在金融领域,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反欺诈、市场预测等方面。分析海量的交易数据和市场趋势,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风险。投资者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推断、分析及处置功能,制定更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
(4)在制造领域,利用大数据优化企业ERP采购系统中的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供应链流程。用大数据赋能制造产业,优化制造行业烦琐的管控流程,纾解不必要的人力投入,用智能化技术全方位提升产业效能。
(5)在交通领域,通过大数据联网,可以实时监控货运车辆的运行情况,智能管理行车路线。在交通行业,可有效利用大数据的虚拟性和预测性,模拟未来交通的发展情况,为交通行业智能化服务。
(6)在农业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包括作物种植、水资源利用和疾病监测等方面,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提出科学有效的种植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大数据时代新旧营销方式的变革
2.1 企业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营销是指数字化技术并不发达,采用传统媒体,如纸媒、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进行营销的方式。传统营销方法有传播覆盖广、用户触达率高的特点,但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这种交互作用不足、方式较为单一的市场营销方式很难保证宣传效果。传统营销方式包括:
(1)电视和广播广告:电视和广播按秒计费,费用高昂。To C企业的产品通过在电视和广播上购买广告时间,向大众推广产品或服务往往会收到不错的投资回报比和品牌影响力,且教育用户周期更短,所以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会以电视广播营销作为自己的主流媒体营销手段。
(2)平面媒体广告:2000年左右还没有出现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报纸、杂志、期刊等纸媒在当时流通得很好,人们通过纸媒了解当下时事和行业热点,也会浏览其中夹杂着的广告。这种传播方式往往针对的都是某一行业特定的人群,通过不同版面广告向目标受众传递信息,在当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电梯及户外广告:30年前,电梯广告并不普及,分众传媒在当时就是抓住电梯广告这一细分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并成功上市,成为电梯广告领域的龙头企业。户外广告制作是在90年代末期产生的,各级政府希望通过户外广告树立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这些都给户外广告制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并在当时收到了不错的商业传播和公益效果。
(4)电话及信件营销:通过移动网络大范围拨打电话的方式寻找潜在客户,并形成转化。目前,保险、地产等行业依然在用此种方式,但效果已不能同日而语。互联网兴起之前,通过邮递往来信件,包裹非常频繁,于是在邮寄产品时发送宣传信、小册子或样品等的宣传广告成为企业宣传的又一手段。
2.2 大数据时代新营销方式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营销方式,利用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和数字化技术更精准地吸引目标受众。商家通过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及客户以往的数据,了解其购物习惯,并场景化地给出针对性的购买建议。以下是一些大数据时代的新营销方式:
(1)个性化营销: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精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营销内容和服务。购买不再是“人找货”,而是“货找人”,客户省去了搜索时间,找到目标商品更有效率。例如,成立3年就在上海和纳斯达克同时上市的拼多多,借助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了“新电商”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和社交分享手段,让货找到合适的人,提高了客户购买体验、效率和满意度。
(2)精准营销:客户购买商品往往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又蕴含了一定的规律,所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客户的购买行为成为可能。目前,亚马逊已经在实践这种预测分析的营销模式,根据数据给客户提供按月购买购物车清单,降低其每月重复购买的情况,并提醒用户下个月应购买的必需品。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也会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算法模型,给出购买同类型产品的对比和建议。
(3)社交新媒体营销:新时代,很多新媒体平台崛起,例如“两微一抖”,企业基于新媒体的营销已经非常普遍,很多企业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营销,通过软文推送或嵌入贴片广告的方式植入企业的产品广告,或通过微博大V(意见领袖)的方式进行转发代言。新媒体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粉丝经济,根据粉丝在购买群体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特点,加上明星的影响力,进行推广营销。抖音也是近些年新兴的短视频平台,通过视频推流或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超感官营销: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是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供沉浸式体验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进品牌或产品的认知度和销售。该技术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的摄像头和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的数字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从而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之前预览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用途,或在现实场景中添加虚拟元素,如品牌标识、产品展示等,消费者可通过头戴式设备进入这个虚拟世界,体验产品或服务。目前,地产行业VR看房的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
3 大数据时代新营销方式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技术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必须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构建更具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客户营销的概念也愈发新颖,基于计算机人工智能引擎给企业营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大数据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偏好和行为,能够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符合其购买意愿和标准的营销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营销机会。通过个性化内容和服务,企业可以更好地吸引客户、提高转化率和忠诚度。大数据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客户反馈和市场动态,通过这种高互动的客户反馈,为企业提供实时优化营销策略和快速调整的机会,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大数据分析基于客户的行为数据,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客户洞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受众,营销方式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广告宣传,而是有的放矢的精准深度营销。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一方面,可以节约企业的宣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帮助企业及时更改产品的生产策略、运营模式等。
大数据技术能使企业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和趋势。通过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定位受众、提高互动性,并针对性地推出有创意的营销活动。依托数据分析和媒体工具,了解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分析其购买规律,用标签化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特征,改进产品,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营销策略。
大数据时代融合了许多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的整合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新的营销方式。通过场景化的营销模式,增进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商品并不再是隔屏相望,而是可以做到“触手可及”,用户参与度和购买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立体。
这些机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和竞争优势,让营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品牌价值,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4 大数据时代新营销方式面临的问题
任何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两面性,在大数据时代广泛采用新营销方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4.1 数据隐私和安全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掌握大量消费群体数据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例如,现在很多软件要求绑定用户手机、身份信息,滥用数据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而数据泄露则可能对企业声誉和信任造成损害。
4.2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大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可能面临数据质量和准确性问题。数据因为来源不同,数据格式和质量可能参差不齐,很难做到数据的统一制式处理,如果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就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4.3 算法偏见和公平性
在使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时,可能存在算法偏见的问题,导致不公平或歧视性的结果。算法没有感情,只是基于以往数据的推演和测算,所以当数据出现偏差时,整体算法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算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作为复杂生物,具有多样性,人类考虑问题不只是显性因素,还有更多隐形因素,算法只体现理性的一面,其他因素很难体现,所以整体预测结果不一定具有公平性。
4.4 信息过载和分析困难
大数据时代,信息过载是指大量数据的涌入,人们难以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数据,导致信息过载的现象。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包括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及信息冗余和重复等。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产生的快速性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使得信息过载问题愈发突出。
4.5 合规性和监管挑战
目前,大数据营销方式尚处于萌芽期,很多法律法规监管并不完善,如何走在正确的营销道路上,还需要企业坚持守正出奇的策略,坚守企业生产营销的底线原则,同时能在营销方式上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更加贴合市场的方向,发展得更加长远。
5 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传统营销思维和方式注重产品营销的覆盖面,对客群浅层覆盖,在营销方式上注重线下营销,缺乏针对性和创意,在市场竞争中强调突出自我,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大数据时代,新兴营销方式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营销理念和模式,可以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发展规律与模式,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采用新的大数据模型技术的创新策略,以保证数字技术的有效使用。
5.1 提高信息分析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地对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不同行业的运行状况,同时基于运行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数据分析会帮助管理层决策更加有理有据,决策也不再是拍脑袋而定,而是根据大数据进行科学审慎的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有效规避了因盲目决策可能产生的风险。
5.2 优化营销策略
传统营销策略有其局限性,虽不能完全摒弃,如何和新营销技术做到有效融合,甚至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做到营销技术的创新,提升营销的整体效果,还需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内容多样、变化迅速的技术优势,完全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营销活动中,帮助企业提产增效,是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5.3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新时代下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建立更加完善的CRM系统,帮助营销人员快速分析客户的潜在需求,结合数据层面的研判,找到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全面赋能营销人员的工作流程。
5.4 优化数据存储技术创新
确保数据结构清晰、合理,选择适合的存储方案(如云端存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便快速访问和处理数据。同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大数据处理工具,例如Hadoop、Spark等,这些工具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提供分布式计算能力。
5.5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数据、识别模式、预测趋势,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在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确保数据质量,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措施,制定数据管理政策,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合适的权限管理也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5.6 培训和招聘专业人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企业需要招聘到合适的市场营销人才,帮其赢得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需要树立开放的思维,在企业间展开合作,相互沟通取得数据信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还需要处理好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的关系,实现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的有机结合。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积极探索更具针对性和效能化的市场营销模式,运用系统化思维和创新理念,推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新突破。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数字技术的改变,还是商业逻辑改变带来的认知框架的变化,这个时代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和处理数据的挑战性,同时展示了数据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崔波.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3(14):45-48.
[2]邓友坤.大数据时代小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财富时代,2020(3):71.
[3]盛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3(9):158-160.
[4]安宏博,樊丹.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5):148-150.
[5]刘璇.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20):29-31.
[6]李丽萍.企业市场营销如何“玩转”大数据[J].中国商人,2023(7):106-107.
[7]王尧.大数据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机遇及挑战分析[J].中国商论,2021(2):61-62.
[8]杜亚.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变革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0(9):197-198.
[9]张继超.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6):85.
[10]赵淑君.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40-41.
[11]李媛.大数据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变革[J].财会学习,2021(23):153-155.
[12]万琛.大数据时代下新零售产业分析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43-44.
[13]刘翔宇.探讨大数据时代医疗信息化趋势[J].科技资讯,2019,17(34):236+238.
[14]孙玉麟.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探究[J].北方经贸,2023(6):129-131.
[15]潘明照.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研究[J].市场瞭望,2023(18):24-26.
作者简介:黎凯(1988-),男,汉族,河北三河人,MBA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北京工商大学 黎凯
摘要:在集团化企业中,采用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对提高战略执行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强调绩效管理的设计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同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并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以覆盖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方面。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指标设计难、数据收集与分析难、绩效反馈难及跨部门协调难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建议采取四项策略:首先,建立保持与市场同步的指标系统,以确保绩效管理的相关性和实时性;其次,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以支持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再次,实施透明且及时的反馈机制,以促进持续改进;最后,推行跨部门合作,以克服部门间的壁垒,实现绩效管理的全面性与一致性。这些策略不仅解决了实施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方法的难点,还可为集团化企业提供有效途径,通过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战略导向,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绩效指标,战略执行力,数据管理平台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集团化企业的绩效管理尤为关键,其挑战在于如何将企业战略有效转化为操作层面的绩效指标,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实践方法,但针对集团化企业特有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现有研究仍显示出对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方法的深入探讨不足。特别是在如何实现绩效管理的灵活调整、如何确保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及如何加强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的问题上仍存在明显的研究空白。针对上述背景,本文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深入分析集团化企业面临的特定挑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本文的目标不仅在于理论上的创新,还在于为集团化企业提供实践中可行的绩效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地探讨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期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1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的原则
1.1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强调绩效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这意味着企业制定的绩效指标不仅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度量,还是对其如何助力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一种评估。在相关性原则下,绩效指标的设置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确保每个指标都能反映企业战略的某个方面。相关性原则的实施要求绩效管理不仅关注短期业绩,还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假设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市场扩张和客户群体的增加,那么其绩效管理中的指标就应围绕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新客户的获取等方面设定。相关性原则还意味着绩效管理体系需要能够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集团化企业中,不同的业务单元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因此绩效管理系统应灵活地适应不同业务单元的具体情况,确保每个单元的绩效指标都与其相对应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清晰地传达公司的战略意图,还能鼓励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贡献。
1.2 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强调绩效管理体系本身需要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及企业内部战略的调整。灵活性原则认识到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绩效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其始终与企业的当前战略保持一致。灵活性原则的关键在于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需要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意味着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的调整及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实时更新。
1.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全面性原则着重绩效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要求绩效管理覆盖企业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及各种不同的业务活动。全面性原则的核心在于确保绩效管理不仅关注单一维度的成果,还要综合考量包括客户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效率、员工成长与发展多个方面。在全面性原则下,绩效管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一个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来说,它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市场和行业,因此绩效管理系统需要能够适应这种多样化的业务环境。
2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战略执行力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在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企业将绩效管理与其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时,可以更有效地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和决策都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这种绩效管理方法的设计意义在于其不仅是对过去和现在工作的评价,还是一个指向未来、推动战略实施的动力系统。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持续的监控和及时的反馈,能帮助企业识别并解决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整体的执行效率和效果。例如,通过设定与长期战略一致的绩效指标,企业能够确保员工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此外,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还能增强企业内部的透明度和沟通,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这种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感能够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战略执行中,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战略执行力。
2.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显著意义。通过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哪些业务领域、项目或团队对实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有助于企业在有限资源中做出更加有效的分配和投入。这种方法的设计通过提供详细的绩效数据,使企业管理层基于客观的信息进行决策,而不是仅凭直觉或偏好。例如,绩效数据可以揭示哪些部门或项目的ROI(投资回报率)最高,哪些需要改进或削减投资,有助于优化资本、人力和时间等资源的配置,确保资源能被用在“刀刃上”。同时,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预算紧缩或经济不确定性时作出明智调整,通过持续监控绩效指标,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资源浪费,从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2.3 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核心在于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绩效紧密结合,确保企业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能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作出贡献,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在今天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更有机会获得竞争优势,将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企业能够确保其团队始终关注市场动态,快速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此外,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强调了持续创新和改进的重要性,通过设置与创新相关的绩效指标,企业能够鼓励员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的难点
3.1 指标设计难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指标设计是主要难点。首先,绩效指标必须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紧密相连,确保每个指标都能有效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将抽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绩效指标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深入理解企业的战略意图,并将其转换为明确的绩效衡量标准。其次,绩效指标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特点,确保指标既公平又具有可操作性,但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目标有所不同。因此,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各部门的绩效指标既符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又能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全面的业务理解能力,还要精通绩效管理的方法论,对设计者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最后,绩效指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对员工行为的潜在影响,但错误设计的绩效指标导致错误的激励机制,从而引导员工的行为偏离企业的长期目标。
3.2 数据收集与分析难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也是重要的难点。首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主要难题。企业需要收集来自各个部门、不同业务线的绩效数据,并保证些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以确保绩效分析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数据收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输入错误、信息不完整或时效性差等。其次,对大量复杂数据的有效分析也是一大挑战。企业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支持绩效设计。然而,绩效数据的分析往往涉及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解读技能,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大型集团企业而言,这一任务尤其艰巨,因为其需要处理来自不同业务单元和地区的庞大数据集。最后,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也是一项挑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企业需要投入相应的技术资源,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使得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3.3 绩效反馈难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绩效反馈是一个常见难点。首先,绩效评估结果必须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而这通常依赖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在实际操作中,评估结果受到主观偏见、信息不全或评估标准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客观的绩效反馈对于保持员工的信任和激励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其次,绩效反馈需要以一种能够被员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传达,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还需要其考虑到员工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绩效反馈的方式和内容应旨在激励和指导员工,而非只是评判或批评。然而,在实践中,保证既提供真实的反馈,又保持积极的沟通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最后,绩效反馈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也是一大挑战。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员工快速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在必要时作出调整。然而,在大型集团企业中,由于员工众多、业务复杂,实时提供个性化的绩效反馈并不容易,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流程,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得到有价值的反馈。
3.4 跨部门协调难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存在跨部门协调难的情况。首先,在绩效管理方法设计时,需要确保各部门的绩效指标不仅反映各自的部门目标,还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然而,在实践中,各部门因为追求自身目标的优先级而忽视整体目标,或在部门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工作效率低下。其次,有效的沟通是确保不同部门协调一致的关键。但是,在大型组织中,由于部门众多、结构复杂,沟通往往存在障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关键信息未能及时共享到所有相关部门,均会影响整体绩效管理的效果。最后,在设计绩效管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如何公正地评估和激励那些涉及跨部门合作的工作,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个人或单一部门的绩效,还要评估跨部门项目和活动的成果,确保这些活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得到认可,但部分企业并未做好这一点。
4 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的策略
4.1 建立保持与市场同步的指标系统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建立一个与市场同步的指标系统是关键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是创建一个能够灵敏反映市场变化和企业战略调整的绩效指标体系。首先,企业需要确立一个综合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内部战略目标的绩效指标框架,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当前的业务表现,还要预见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例如,一个面向技术创新的企业需要将研发投入、新产品上市速度等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其次,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量化和定性指标。量化指标如销售额、市场份额易于度量和比较,而定性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参与度则更加注重评价的深度和质量,这样的组合使得绩效管理系统既有实际的业绩度量,又有对软性价值的关注。再次,企业需要确保绩效指标体系的透明性和易于理解性。这意味着所有相关方,包括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及普通员工都能清楚地理解每个指标的意义、测量方式和目标设定的背景。为此,企业需要举办定期培训或工作坊,确保每个人都对绩效指标有深入的理解。最后,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还应考虑其可持续性和长期影响。绩效指标不仅应反映当前的市场环境,还应预见并引导企业的长期发展。例如,为了鼓励可持续发展,企业会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因素纳入绩效评估体系。
4.2 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需要围绕数据的集中管理、有效处理和易用性展开。首先,企业需要选择或开发一个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能集成来自企业各个部门和层级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数据、销售数据、客户反馈、员工绩效数据等。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是关键,它需要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其次,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企业需建立严格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确保所有输入系统中的数据都是准确、完整和最新的,这涉及改进数据收集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使用自动化工具来减少人为错误,或定期审核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最后,保持数据安全和合规性也是设计数据管理平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这涉及确保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及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和标准。企业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比如使用加密技术、建立访问控制机制等,以保护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或滥用。
4.3 实施透明且及时的反馈机制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实施透明且及时的反馈机制至关重要。首先,企业需要确立明确和量化的绩效目标。这些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并且要足够明确,以便员工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工作与企业整体目标之间的联系,量化的目标也使绩效评估更加客观和公正。其次,为了确保反馈的透明性,企业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平台应允许员工轻松访问与自己绩效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绩效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等。平台应设计得对用户很友好,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容易地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最后,企业还应建立一个双向反馈机制。这意味着不仅是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评估,员工还应有机会对绩效管理系统本身提出反馈和建议,这种双向沟通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能帮助企业持续优化绩效管理系统。
4.4 推行跨部门合作
在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中,推行跨部门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首先,企业需要在组织结构上促进跨部门合作。这意味着调整组织结构,以减少部门间的障碍,或创建跨部门团队来处理特定的项目或任务。例如,企业可以组建跨部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开发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确保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其次,企业需要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纳入跨部门合作指标,可以包括团队合作的效率、跨部门项目的成功率、共享资源的使用效果等。企业不仅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还能量化合作成果,从而更好地评估和激励团队协作。最后,需要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跨部门合作的价值观。这意味着企业领导需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推动这一文化,例如,通过公开赞扬成功的跨部门合作案例,或在企业内部分享合作的最佳实践。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的设计,旨在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战略目标。这一方法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天颖.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顺丰企业绩效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24(2):85-88.
[2]郝鋆.财务管理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支点,2024(1):14-116.
[3]马洪丽.基于KPI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24(1):153-156.
[4]徐辉,梁娜.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师,2024(1):53-56.
[5]张云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力设计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产经,2023(24):123-125.
[6]黄春燕,缪海媚.以人本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构建分析[J].现代商业,2023(23):141-144.
[7]李欣欣,肖骏.基于OKR模式的企业绩效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2):32-33.
[8]李丹.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探讨[J].市场瞭望,2023(22):86-88.
[9]刘芳.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2):24-26.
[10]陈烁.企业绩效管理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5):60-62.
[11]刘巍.企业绩效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DB集团为例[J].大众投资指南,2023(12):53-55.
[12]万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供电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3.
[13]涂淑芳.BD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3.
[14]李晓贝.基于战略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设计与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77-78.
[15]张贱明,葛文静.以战略为导向的集团化企业组织绩效管理方法设计[J].企业管理,2017(S2):116-117.
作者简介:赵北靖(1976-),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审计、投融资、资金运作、金融结算信贷;李国强(1974-),男,汉族,黑龙江双鸭山人,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审计、投资、预决算。
哈尔滨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赵北靖;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李国强
内部资料 未经许可 不可公开引用
Copyright © 1998-2024 DR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研网